找到相关内容375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来自佛教典籍的日常流行语

            志愿:出于《华严经·入法界品》,泛指志向意愿。   花花世界:《华严经》说:“佛土生五色茎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后俗语“花花世界”源于此。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,尘世间。   抖擞: 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。修苦行的僧人,能断除对饮食、衣服、住处等贪著烦恼,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。《法苑珠林》中说:...

    羊城晚报-金羊网广州

    日常流行语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4/1458413908.html
  • 耆那教

    的微生物不敢饮用,因而丧生。  (二)苦行方面  耆那软和印度一切宗教哲学一样,都以解脱为究竟的理想。但相信““业”是物质,若能舍离业,没有重量的灵魂就能上升空间的最高处;反之,若有“业”的粘著,则必轮回转生、沉沦迷界㈩”的耆那教,认为唯有“苦行”才能灭除过去的业、预防未来的业。  曾有六年在苦行林修行经验的世尊,并不赞同“饿死、裸行、一足骑立、长时举双手注目太阳、拔毛忏悔”等苦行方式,而是劝诫...

    古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167294.html
  • 燃顶、燃臂、燃指有必要吗

    根据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,凡是损毁、伤害、虐待自己的肉体,均非佛所允许。至于印度苦行的外道,用火、用水、用刀,以及种种自虐方式,使自己的肉体受苦,作为修行的方法,目的是为自己赎罪而求得神的宽恕。其起源可能跟用动物乃至生人祭神有关,神类喜欢血食,以生肉供养是表示最高的虔诚。然而,即使用苦行能达到某些目的,却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方式。所以,比丘戒规定,凡四肢残缺五官不全者,不得受比丘戒。   可是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3243398.html
  • 佛教出家僧人需要烧戒疤或燃臂、燃指吗?

    佛教出家僧人需要烧戒疤或燃臂、燃指吗?  根据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,凡是损毁、伤害、虐待自己的肉体,均非佛所允许。至于印度苦行的外道,用火、用水、用刀,以及种种自虐方式,使自己的肉体受苦,作为修行的方法,目的是为自己赎罪而求得神的宽恕。其起源可能跟用动物乃至生人祭神有关,神类喜欢血食,以生肉供养是表示最高的虔诚。然而,即使用苦行能达到某些目的,却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方式。所以,比丘戒规定,凡四肢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3550514.html
  •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

    苦行”的生活,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坐禅。当时印度的修苦行者,或是每日吃饭极少,或是用种种方法折磨自己的肉体,目的是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,,祈求升到天上,永远安乐。释迦牟尼修行六年苦行,据说每天只吃“一麻一米”,变得骨瘦如柴。后来逐渐认识到苦行也不能使人达到彻底解脱,便放弃苦行先到尼连禅河洗澡,上岸接受一位牧女献的乳粥,然后坐在一棵毕钵罗树(先后称为菩提树)下坐禅思维,经过七天七夜,达到觉悟。佛教称之为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655035.html
  • 5月2日,峨眉山僧众恭祝释迦牟尼佛圣诞

    复至王舍城受贤者阿罗逻迦蓝,郁陀迦罗摩子之教,以所学难臻解脱之境,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之优楼频罗村苦行林,开始六年苦行生活,有净饭王所派五位侍者与之共修。苦修期间,太子日食一麻一麦,虽至形体枯瘦,身心衰竭,而始终未能成道,乃悟苦行非得道之因,遂出苦行林。时,共修之五侍者误以太子退失道心,遂舍之而去。   太子放弃苦行后,至尼连禅河沐浴,且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。恢复体力后,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,以吉祥草敷金刚座...

    佚名

    |圣诞|释迦牟尼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5/10395477240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4

    随着时间的流逝,德清也反复思量自己修持用功的所得。进而思考,自己的苦行只是练了“忍”力,对于禅功佛理则是收获甚微,更不要说效法历代祖师达到开悟明心之境。越是这样,德清心中更加感到迫切,想到自己别尘离俗的根本是了脱生死。像现在这样下去,三载的苦行头陀生涯,自己为了生存下去,取野果以养色身,攀悬崖采野果。为练苦行,砍柴伐木,跳悬崖涉涧溪,尝百草,饮山泉。因而体力和意志都得到常人难以承受的锻练与考验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0/20024917364.html
  • 现行中国佛教系统观

    :印度婆罗门冥想观与佛教禅宗观想都有差界点。婆罗门教以苦行与冥想合而为一。以为实行进修的第一条件,其次就著重于苦行。认为我们所以不能的解脱者就是因为有许多苦没有吃得尽,若是将这许多苦吃尽马上就会解脱。故在错谬婆罗门教徒无故投火或投水,以找苦昧者不少,大乘佛教郤不许这种邪见的举动,佛教十二头陀苦行,不是无故去教人找苦吃的。并且不完全重视在苦行,是以冥想为进修的方便,苦行是外,修冥想是内观。苦行是体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168548.html
  • 正念观知欲境空,无益之苦当远离

    空,色法也是空,这是教我们观慧。为什么教你不造恶?为什么不要恼害有情?因为万法皆空。   “无益之苦当远离”,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苦行,不必修。大乘经里常说的,跟小乘不一样。小乘修苦行,着相修;大乘不修苦行,因为晓得那是空的,不是真实的。所以大小乘对于宇宙人生的观法也不一样。但是佛在戒经里常常赞叹苦行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人能吃苦,才能够断绝一切的贪、嗔、痴、慢;能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烦恼|空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1234530510.html
  • 身语意业不造恶 不恼世间诸有情

    真实利益的苦行,不必修。大乘经里常说的,跟小乘不一样。小乘修苦行,着相修;大乘不修苦行,因为晓得那是空的,不是真实的。所以大小乘对于宇宙人生的观法也不一样。但是佛在戒经里常常赞叹苦行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人能吃苦,才能够断绝一切的贪、嗔、痴、慢;能过清苦的日子,对种种色法享受,不去追求,不去争取,心就安啦!自然很快乐,所以佛常常赞叹。虽然无益的苦行不须要去修,但是生活还是过得平淡一点的好。当然生活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|清净心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09532135357.html